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仿佛他不是一个藏身于京城的通缉要犯,而是一个运筹帷幄的谋士。
“新君孟景,性格温吞,无论是习文还是习武皆为平庸,而且只喜种植,难成大器。这一点,想必刘大人比我更清楚。”
“他能坐上那个位置,靠的是什么?不过是母族在朝堂中有些势力,还有当初阳城一事借着煜亲王的光立了点功而已。”
他继续道:“三皇子孟宸比孟景优秀太多,先帝为何让孟景当太子?阳城旱灾论功行赏,这给了孟景一个好机会,再加上三皇子的生母是谢老丞相的小妹子,当初谢淮闹出那事,先帝为了避嫌自然不会让三皇子在人群中出头。”
“如果我没猜错,刘大人你身为中书侍郎,已经在这个官职上卡了多年,朝堂要提拔中书令,你原本想的是让三皇子参与赈灾,好沾光受提拔,但是没想到被孟景抢占了风头,再加上三皇子母族跟谢家沾染的关系,你作为三皇子的启蒙老师自然也受到牵连了吧?中书令一位只能被大皇子的母族安排人过去了喽。”
拓跋修明就是等的这一句话,“我想帮刘大人,也帮三皇子殿下,拿回本该属于你们的东西。”
“就凭你?”刘应振的语气里充满了不屑,“怎么?没有孟澈跟赵尚书给你当替死鬼,现在把注意打在我身上了?”
“刘大人此言差矣,”拓跋修明微微摇了摇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孟澈被自己的愚蠢所害,赵尚书为自己的贪婪所害,而刘大人,你跟他们都不一样。”
拓跋修明笃定地回答:“我知道你们在怀疑什么,你们怀疑先帝的死,与新君孟景脱不了干系,或者怀疑,先帝遭遇的刺杀跟北狄有关,对吗?”
刘应振的身体僵住,这确实是他们私下里最大的猜测,也是他们打算用来攻击孟景最有利的武器,只是苦于没有证据。
刘应振的心里瞬间掀起了滔天巨浪,“什么证据?”他脱口而出,连他自己都没发觉声音里的急切。
“现在孟煜城在北境身心乏累无法归京,只要能找到当初给先帝下药的那个宫人,让他亲口指认是孟景指使他毒杀先帝,只为提前登基,那么只凭孟景一人,根本堵不住悠悠众口。”
就算将来事发,也可以把所有罪责都推到北狄的阴谋上,他们三爷派完全可以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你为什么要帮我们?”刘应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盯着拓跋修明,试图从那张俊秀的脸上找出破绽。
“刘大人果然与众不同,我很喜欢跟你这种聪明人打交道,”拓跋修明微微俯身,漆黑的双眸像盯住猎物一样。
“我的目的很简单,”他说着竖起一根食指,“现在北狄王庭的内部已经乱了,看到他们自相残杀,我就高兴。”
“我虽然离开北狄,但是我也是其中一名王子,我的目的是,得到北狄。”
拓跋修明将他的反应尽收眼底,继续道:“如果孟景倒了,三皇子上位。一个根基不稳的新皇面对内忧外患,为了坐稳皇位,他会怎么做?”
刘应振心中升起一股寒意,他感觉自己不是在与人交易,而是在与魔鬼谈条件。
“刘大人,如果我借大昭明之手拿到北狄,那我们以后的局势至少会被现在更和平。”
刘应振没有回答,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权衡着其中的利弊与风险。
“三日后,城南破庙,我会把那个宫人带去。你信就来,不信,就当我今日从未出现过。”
刘应振看了一眼那块木牌,最终还是将它攥进袖中,一言不发地走下了马车。
这些平日里对先帝毕恭毕敬的大臣,此刻却像一群闻到血腥味的饿狼一样。
他的皇叔,那个为了大昭明在北境浴血奋战的战神,在他们口中竟成了通敌叛国的罪人!
他甚至连一句有力的反驳都说不出来,因为北境真的断了消息,一封战报都没有。
苏婉晴端着一碗红枣米糊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她看到满地的奏折和孟景通红的眼睛,什么都没说,只是将米糊轻轻放在桌上,然后默默地蹲下身,开始一份一份地捡拾那些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