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皇帝正为西北的旱情烦躁不已,听着底下大臣们吵作一团,让他更是头痛欲裂。
就在这时,一名内侍捧着一份八百里加急的奏报快步走入殿中。“陛下!西北急报!”
当他看到奏报的内容时,他整个人都从龙椅上站了起来。“阳城天降神泉?米山斋作物一日三熟,亩产千斤?”
后面那句话他特意没有说,但是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心知肚明了。
皇帝的胸口剧烈起伏,他将奏报重重拍在龙案上,一道威严的旨意响彻整个大殿。
“传朕旨意!立刻派钦差前往阳城核实!朕要亲眼看看这到底是天佑我大昭明朝,还是有人在故弄玄虚!”
孟煜城就那么一身常服,领着影一站在府衙门口,连个像样的仪仗队都没有。
钦差大臣刘洵在官场里泡了半辈子,什么粉饰太平的戏码没见过,“神迹”二字更是荒谬之谈,他对这趟差事本就没抱什么期望。
刘洵打量着眼前这位传说中病入膏肓的亲王,他面色是有些苍白,但那双墨黑的眼眸让人不敢直视。
他抬手一拱,官腔十足道:“王爷客气,陛下听闻阳城天降祥瑞,特命老臣前来核实,事关国运,还望王爷莫怪老臣性急。”
“应当的。”孟煜城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刘大人,请随我来。”
他没有领着刘洵去看府库里堆积如山的粮食,而是直接将他带到了那日发生爆炸的山坳。
周遭的土地干得像是要冒烟,龟裂的纹路狰狞地趴在地上连根杂草都瞧不见。
刘洵的脚步顿住了,阳城之旱他早有耳闻,这片土地干裂得连地龙都翻不出来,怎么可能凭空多出一道泉眼?
“这……这当真是泉水?”刘洵喃喃自语,他抿了一小口,清甜的泉水顺着喉咙滑下去,燥热的五脏六腑都舒坦了不少。
“刘大人若是不放心,大可在此处住上三日,看这泉水是会枯竭,还是会一直流淌。”孟煜城的声音听不出什么情绪。
一片新开垦的田地旁,花无眠正指挥着侍女下种,她们将一些看上去比寻常麦种要饱满许多的种子种下。
“内子对农事有些心得,这些种子也是她偶然捣鼓出来的改良品种。”孟煜城随口解释道:“她说只要有合适的水源,便能有奇效。”
只见花无眠将种子埋入土里,亲兵提来刚打上的泉水小心浇灌下去。
变故就在一瞬间发生,刚埋下种子的土里竟然冒出了一点点嫩生生的绿芽!
刘洵的呼吸骤然停止,他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以为是长途跋涉产生的幻觉。
他上前一步,睁着眼睛盯着那块地看,虽然那一抹绿色十分的细微,但是相比较平常庄稼破土的时间,这已然是快上了许多!
他的目光看向别处,别的庄稼地里已经有一些小麦苗生长出来,可这短短的时期内哪能那么快长出小麦啊!
“神迹……当真是神迹啊!刘洵再也端不住了,几步冲到田边,颤巍巍地伸手抚摸着麦苗。
花无眠随口说道:“我跟大皇子用杂交的方式改良了种子,这批种子更加的耐旱!”她特意没有说其中还有自己神力的帮助。
刘洵对此再无半分怀疑,他当即返回驿馆,连夜写就奏折,字里行间都是难以抑制的激动。
他将亲眼所见的奇迹详尽描述,并将那一小片新长出来的麦穗与一葫芦的“神泉水”作为物证,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京城。
他高举着麦穗,环视着底下鸦雀无声的群臣,之前的阴郁一扫而空。
“传朕旨意!”皇帝的声音响彻大殿,“将此神麦供奉于太庙,昭告天下!煜亲王孟煜城,护国有功,其王妃花无眠福泽深厚,乃我大昭之祥瑞!”
一时间,煜亲王孟煜城及其王妃花无眠的名号随着这道旨意传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风头无两。
那些曾经联手弹劾孟煜城的邻县县令们在得知钦差大臣刘洵返回京城后的反应时,一个个面如死灰。
“什么病秧子!这分明是阎王爷在阳城给我们设下的圈套!我们全都钻进去了!”
“我们去磕头!去求饶!兴许……兴许王爷还能看在我们同为朝廷命官的份上,饶我们一条狗命!”
他们没想到的是,这边还没来得及动身呢,孟煜城那边就已经先一步动手了。
孟煜城直接以煜亲王之名当场革除了西北数名与李乐忠,王晨阳沆瀣一气的官员职务。
那些前一刻还在商量着如何去负荆请罪的县令们下一刻就被破门而入的亲兵从官邸里拖了出来一并投入阳城大牢,等待皇帝的最终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