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傍晚时候,趁着村里人都在做饭,母女两个把连险留在家,去山里芦苇荡找山鸡蛋,连险却非要跟着。
临走时连叶把吃剩下的鸡骨头带上,看还能不能遇见那条威风凛凛的狗,看起来性格不凶,若是养熟了带回家就好了。
“鸡蛋!”在芦苇荡看见第一窝鸡蛋时,连险激动地惊叫起来,也不嫌芦苇叶子剌人发痒了。
第一窝鸡蛋找到后,三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趁着太阳落山前多扫荡一些。
供销社里凭票购买一块两毛三一斤,没有票得一块四毛八一斤,这五十个野鸡蛋约莫五斤,再加上三条一斤多的鱼,按一块一斤来算,也得有三块钱,加起来就是八块。
一家人随意用鸡肉对付两口,坐在一起编框子,李兰英手巧,教他们姐弟俩,编了两个框子。
连叶打算留下几个鸡蛋,又拿了两个到刘奶奶家,借了个桶和秤,桶用来装鱼,秤用来卖东西,现在要交公粮,各家各户基本都有秤。
棚子里没通电,于是一家三口编完篮子早早睡下,第二天天不亮就开始往县里走,到县里天刚亮。
先前连叶在黄河饭店刷盘子,也认识路,再问问人,找到了河安县农贸市场,这里买东西不需要票,但地方小,且摊子进去要收费。
农贸市场外也蹲满了许多小贩,连叶她们来的不算早,占了个差不多的位置,把东西摆出来,趁着人不多,进市场问价,好定个合适的价格。
连险走了不大会儿就累的不行,李兰英一路背过来的,路上又睡了一觉。
连叶老远便注意有个大婶挎着篮子,一来就在问鸡蛋价格,挨着问了好多家。
“大婶,您买鸡蛋不?新鲜的野鸡蛋!一块四毛五一斤!”她看大婶离开了一摊子,立马笑眯眯地喊了一声。
“您看,都是新鲜的,没有破损,您要是买两斤及以上,我可以算您一块四一斤。”连叶趁热打铁。
大婶在篮子里挑了挑,还叫路人大叔看是不是野鸡蛋,确认了之后才要买,“那我就要两斤吧。”
李兰英帮大婶装鸡蛋,连叶给大叔介绍,“大叔,您眼睛真亮,这是黄河里的鱼,还活着呢!一块二一斤。”
“小姑娘,黄河里的鱼你咋弄到的?”这鱼大,再看鲶鱼前头两根须子,一看就产自黄河,但这种鱼一般打捞上来就会被饭馆定下,没想到还能在捡到漏。
鸡蛋与鱼卖的很快,野生货在这时候便很抢手,更别提现代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后,野生货千金难求。
“走,连险,姐姐给你买糖吃。”连叶数着手里的十块钱,准备买些柴米油盐。
连叶爹还在世的时候,带李兰英进过县里的供销社,后来就再也没来过,这回再进来,有些束手束脚。
看了周围一圈,好似就她们一家三口衣服上有补丁,不由得低下了头。
连叶倒是没什么,付了钱,拎着买来的米面油盐出去,李兰英手里则拿着刚买的麻绳,煤油灯,桶,秤和锁,买这些的时候李兰英一直拦着,没必要花钱,拗不过连叶。
“叶子,你看那是不是小康知青?”李兰英拉了拉连叶的袖子,指着前方街角不远处。
小康知青,康明月,相貌出色,谈吐优雅,气质不凡,是河口村知青点的一枝花,村里男女老少都很喜欢她。
李兰英下地干活没少遇上康明月,看着其他嫂子与康明月说说笑笑,也凑上去过,奈何嘴笨,没说过几句话。
她旁边站着位警察,一米八几的个子,身条笔直,两人看上去很亲密。
李兰英摸了摸打满补丁的衣服,见连叶一直看着那边,以为她想去打招呼,“咱别过去了吧?那个警察应该是她对象,咱别去打扰人家……”
“呦!那得过去谢谢人家。”李兰英犹豫着,“要不咱把省下钱的还给他?”
“不就是巡逻嘛?我又不妨碍你,你巡你的就是啦。”康明月往前倾了倾身,吐了吐舌头,像是在撒娇。
“如果你再这样纠缠下去,我只能联系河口村的干部,交代你的所作所为,扣除你的工分。”
工分能换钱,能证明自己表现优异,提前返城。78年后知青陆续返城,河口村剩的知青不多,康明月是一个。
沈敬被缠的不耐烦,想直接离开,却听有人喊他,声音清润,咬字清晰。
“是你?”他回过身,眼底的浓郁顿时一扫而空,眼中闪过一抹意外,冲着连叶微微颔首,往后拉开了与康明月的距离。
目光扫见她手里提着的桶和称,一瞬间便确定了以后他巡查的区域。
看到连叶,康明月眼中有一丝错愕,随后回复原状,面带浅笑地冲着连叶轻轻点头,顿时恢复了村里那幅波澜不惊的模样。
连叶一时间分不清,哪个才是康明月的真面目,也不纠结这事,而是向李兰英介绍,“妈,这就是沈敬同志,我们的恩人。”
“警察同志,谢谢您出手相助,要是没遇到您,我们娘俩还不一定能站在这里呢!”李兰英内向嘴笨,但是感谢这种话还是必须得说。
“举手之劳,不必言谢。”沈敬笑了笑,薄薄的唇角勾起,看了连叶一眼,“不过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沈敬同志做好事不留名,但是二十块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我找医院里的护士要了缴费单,看了上面的签名得知你的名字。”
连叶道,“这是欠条,我现在手上没有那么多钱能还给你,不过等我攒够钱了,一定会第一时间还给你的。”
“你还有公务在身,就不打扰了。”连叶继而看向康明月,“康知青一起回去吗?”
“不了。”康明月莞尔一笑,“我还要去新华书店买书,沈敬同志,下回见。”
沈敬看了眼康明月的背影,捏着手里的欠条,转头和连叶说,“谢谢。”
李兰英路上一直在想康明月和沈敬的对话,内向的人一般都心思敏感,她总觉得刚才的小康知青有些不一样,却又说不上来,只能将想法从脑海里甩去。
走回河口村已经过了中午饭的时间,小胖就等在村口,看到她们回来大喊,“连险,你大舅和二舅来了,在连家。”
【精品阅读】人生苦短,得给自己找点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