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收藏本书?方便下次阅读
添加书签这是哪家小姐,好生气派,掌柜的也爽快,“行,那姑娘且试试!”
这把古琴,主家历经三代,也有上百年了,多少大家来试过都是徒留遗憾,这姑娘也只能是试试。
都说好琴配知音,要想带走扶摇,那必须是扶摇的知音,这也是知音楼的由来,主家祖上开这知音楼就是为了这张古琴。
相传,扶摇古琴是用特殊材料制作,它的第一位主人每逢用别的琴在它旁边弹奏,古琴便能与之共鸣,再无人弹奏的情况下发出铮铮琴声。
“掌柜的,劳你着人去请你们的东家,今日这把扶摇,我定会带走。”
她不确定她是否能弹出求音,只是试试,她这笃定今日能带走扶摇,是因为她知道知音楼的主家家中CHU了事,有意出手扶摇结束知音楼回老家去。
当初她为了帮三妹得到这把扶摇,助她团花宴一臂之力,的确是花了不少心思。
掌柜的并未当回事,含笑不失礼貌接道:“姑娘只管试试,若是真能与扶摇琴声想和,东家自会来。”
百里夕只是不想耽搁时间,但是掌柜的这么说了,那就先试试吧,实在不行,再谈买卖便是。
掌柜的和在场的伙计都是一震,不是想象中宛转悠扬,也不是一般女子所弹的柔情似水。
看着百里夕娴熟的指法,看着她一派萧飒的姿态,随着琴音展开,仿佛听到了鼓角争鸣,看到了战场厮杀的激烈场景。
是史上一代名将苏卿晚年所谱,所以和平素大家听得的琴曲大不相同,这首曲子里包含了他战场上所经历的种种,时而气势恢宏,时而荡气回肠,还有暗藏的惆怅和缅怀。
家人只知她常年在外行走,只道她一身铜臭,却是不知她也通音律!
当初她三妹凭借扶摇弹奏出的这首求音,关压群芳一举夺魁,赢得一片赞誉之声。
当时有人追问这曲谱是否是三妹自己所谱,她支支吾吾未曾表明,才女之名不胫而走。
虽说这首曲子已经失传已久,是一首传闻中的古朴,当世无人听过,可这般行径实在不妥,她便让三妹澄清,可三妹却始终不肯,说不是她自己说的,都是旁人传的,她没必要澄清,不过虚名而已,她也从未在意过。
掌柜的听着琴声胸口跟着起伏不定,情绪完全不受控,一喜一悲都不由自己。
掌柜的在这一声惊呼声中回过神来,不敢相信的揉了揉耳朵,又凑近听了听。
那种不同寻常的琴鸣声瞬间清晰起来,浑厚低沉,与曲子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共鸣。
他没听错,扶摇真的…真的与这姑娘弹的曲子产生了共鸣,没想到有生之年真的能看到这一幕发生。
似是感受到了扶摇的共鸣,扶摇的手感越来越顺,节奏瞬息万变却丝毫不会让人觉得杂乱无章,静如细细溪流,动如万马奔腾,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副波澜壮阔的画卷。
这曲谱她之前在给三妹时因甚是喜欢也练过,但是从未有刚才这种感觉,她仿佛真的懂了这首古谱,懂了苏卿这位名将的一生。
很少有人知道,这把古琴的第一位主人与一代名将苏卿是知音,这首曲子是苏卿所谱,他的好友十分喜欢,常与他一起合奏,苏卿走后,这扶摇的主人便改良了扶摇,让它能与他的琴音合拍产生共鸣,就好似苏卿尚在,他们还在一起合奏一般。
所以当初并非三妹琴艺多么高超,也不是她自己多厉害,而是因为这首求音。
早知道如此,当时是不是可以省下一笔巨款?其实,刚才她也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没想到成了!银子她其实已经准备好了。
掌柜的点头如蒜,“规矩百年不变,我已着人去请东家,还请姑娘移步客堂饮一杯茶稍等片刻。”
对了,上辈子就是因为三妹一心要求扶摇,所以她才费尽心机寻的古谱,并帮她买了扶摇,就是听说这扶摇百来年都未曾被人求到手,怕三妹不成自信心受打击影响团花宴的发挥。